- 上传时间:2011-02-23
- 浏览人数:
- 来源:海曙区政协
第4期
大会秘书处 2011年2月15日
共谋总部经济发展良策 力促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月15日上午,区政协召开委员学习报告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作题为“总部经济”的主题报告。报告直击中心城区如何突破土地瓶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在委员中引起了广泛热议。下午的政情交流会,委员们围绕加快建设“总部海曙”竭尽所思,就总部经济发展前景、导向、模式等与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协商交流,共谋发展大计。
徐卫民委员:海曙区作为现代服务业最集中的区域,我们打造的总部经济和鄞州、江东等兄弟区相比有什么样的区别和特点?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经发局周宏汉局长:鄞州区财力雄厚,政策优惠多,江东区与我区类似,受限较多,但由于行政中心即将东移,其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幅度及范围将随之扩大。相比较而言,我区财政分成不足40%,可用土地资源稀缺,涉及土地财政规划等方面的审批限制较大。我区的优势主要体现:本土培育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如狮丹努、太平鸟等已经具备成为总部企业的实力,在区位上具备独特的辐射和拓展优势,同时我区还集聚了大量的教育、医疗、文化、人才等资源。
毛学军委员:海曙区发展总部经济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支持?
财政局竺培楠局长:我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二是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市外大型服务机构。三是重点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四是大力支持企业退二进三,鼓励中小企业向总部型企业发展。五是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市里奖励多少,区里配套多少。六是总部型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总之,海曙区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力度,在不影响民生支出的情况下,对总部经济给予支持。
王国华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0年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163家,其中计算机、金融保险、软件、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企业所占比例不到5%,而这些是海曙区最需要的,请问,下阶段对于这些企业的引进我们区里还有什么举措?
贸易局李平局长:招商引资是贸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八个街道的中心工作,贸易局专门设置了招商中心来重点开展这项工作。王委员讲的是500万以上的注册资金,但是计算机、软件等上述企业的注册资金都没有这么大。事实上,2010年金融、保险、计算机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还是比较高的,占到2010年全区引进企业总量的44.4%,为历年最高,今后,我们也会把这方面的企业作为引进的重点。
连君斌委员:全市范围来看,海曙在传统商业方面具备绝对优势。请问在总部经济发展中,传统商业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重要举措?
贸易局李平局长:传统商业是海曙的起家之本,发展之基。在发展总部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坚持改造提升和引进并举。一方面要以天一广场为主要抓手,提升整个天一商圈的传统业态,在保持传统本色的同时引导传统的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提升,包括老字号的盘活、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引进,海曙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85%左右,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超过50%。我们希望通过强化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
陈建波委员:我区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发展总部经济最大的制约因素。面对这种状况,国土部门将如何采取措施保障土地供给?
国土分局包宙华局长:海曙区土地总量小,储备少,我们将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盘活存量,推进建成区块土地转型升级,加大对存量国有土地的改造和升级,加大收回和征收力度,要突破现有土地取得方式,加速低效、闲置厂房开发利用。二是拓展增量,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城市用地一次性报批协调组织工作,强化土地征收程序,将城中村、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保障房建设规划与总部经济规划合并考虑,狠抓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工作。三是挖掘潜力,提升土地发展利用水平,对发展留用地要逐步探索指标回购、调剂和合作的方式,结合旧城改造,将发展留用地利用和总部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开发利用档次。
唐路安委员:科技局在总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措施?
科技局张文莲局长:第一个问题,科技局在推进总部经济发展方面,要强化服务,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推动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目标,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建立企业联系领导包干制度,专人跟踪服务制度,主动了解企业在科技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解决建议。二是做好人才服务,2011年,我区将探索建立院士工作站,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第一需求,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水平。三是做好信息服务,让总部企业、其他科技企业深入了解现有科技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其次是做好引导工作,引导企业注重新产品开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林平委员:十二五期间,区发改局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
发改局居鉴局长:发展总部经济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规划。第一是总规,第二是区规,第三是专规。总规,主要对整个区域里产业布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措施、主要任务和保障机制进行规划安排。区规,即海曙区域规划,将鄞奉路片区、科技园区明确定位为总部经济集聚区。专规,主要是集产业、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把规划的具体条件、发展步骤、起止年限、土地落实等做了安排。海曙区发展总部经济,大致战略步骤:一是立足本土,培育本土企业做强做大;二是打造浙东区域性总部经济;三是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分支机构、办事处。
朱亚芬委员:海曙区总部经济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作为规划部门,如何推动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
规划分局王纲民局长:总部经济在空间布局上有三个规划。一是空间资源配置利用规划,二是产业规划,三是总体土地利用规划。总部经济规划主要突出“一核三带”,重点依托鄞奉路滨江商务区、火车南站区块、月湖西区、新星商贸区、段塘工业园区五大区块。
规划部门积极参与区总部经济建设工作。一要当好参谋,为区委、区政府提供规划数据,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主动跟企业沟通,对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交谈、交流、指导。
- 上一条: 三届五次会议大会简报3
- 下一条: 三届五次会议提案收集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