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2011-02-23
- 浏览人数:
- 来源:海曙区政协
第3期
大会秘书处 2011年2月14日
2月14日下午,参加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认真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其他报告。委员们认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区政府牢牢把握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功能定位,力排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求稳促调,提质增效,实现了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方向明确,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十二五”规划高瞻远瞩
陈建东、陈洪波委员认为,纲要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制定了符合海曙区情的举措,反映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景。区政府一年来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成绩实属不易。
过世荣、商满邦、张亚飞、王殿旗委员认为,纲要将社会建设置于经济建设同等高度,重点加强公共服务、文化发展、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城市管理、社会安全等七大体系建设,令人鼓舞。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功能布局调研,推进以利益保障为导向的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培育总部经济
费春华、严文武委员认为,发展总部经济要加强学习和调研,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形成一个由税收、人才、企服等多方面支撑的综合体系。要正视区域竞争压力大、土地资源稀缺、传统优势逐步弱化等制约因素,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赵恩铭委员认为,“总部海曙”建设要发展一批本土总部企业,引进一批外来总部企业,服务壮大一批总部企业。
王国华、陈建波委员建议,在开发新的商业区块时,应以科学的调研与决策为前提,一方面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商贸中心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口、交通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陈建波、费春华委员认为,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税收、土地、物业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扶持。结合我市经济布局,合理定位海曙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实现错位发展。
陈世挺、邵宏亮、连君斌委员认为,继续做好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工作,引进银行、保险等优质税源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重视对现有大中型企业的服务。
积极推进楼宇载体建设
季志毅、连君斌委员认为,海曙在楼宇办公环境等硬件条件上优势不明显,要加强配套服务,如交通、物业等软实力建设。坚持我区商贸、商业特色,多开发新的商务楼宇,并配套高档住宅,以高端住宅+商贸商业为我区经济的特色发展模式。
王甬明、韦晓阳、孙铭龙委员认为,要加大存量楼宇的二次开发,加强多产权楼宇处置力度,提升楼宇品质,改变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逐年外迁现状。
曹新平委员说,近年来我区拆迁多,空间少;续建多,新建少。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拆迁、招商、服务的联动工作,继续坚持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
加大社会管理力度
喻亚盈委员说,要在城市绿化、道路整治、街景改造等方面有总体规划,努力打造“小而美”的中心城区。
汪元富、陈波委员认为,要重点加强对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加油站的改造和监管,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对居民小区无照经营餐饮企业的查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良好居住环境。
马富强委员建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公用自行车出租点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吴云兴、陈臣委员认为,要加大对社区工作的财政投入,按照“快、并、加、管”原则落实社区减负,即尽快汇总现有社区考核情况统计,借助“数字海曙”归并类似考核,增加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管理,促进社区民主自治。
李筱敏委员认为,要发挥退二线干部和老同志的余热,增强人民调解力量。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任善亮委员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努力形成海曙教育品牌。
赵琼委员说,近年来海曙学前教育事业坚持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的道路,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同时,要切实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适当放宽对优秀非编教师的考编年龄限制。
张明委员认为,要重视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在资源、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刘福民、林平委员说,近年来政府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看病贵,看病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医疗体制改革仍然面临复杂局面,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运行压力增大,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弥补资金缺口;二是改革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产生了较大影响,需要引导和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完善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马富强、陈波委员说,要加强社区卫生站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区医生福利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卫生站工作。
张学军委员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更加努力工作,争取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周到和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仇增永委员说,“十二五”期间要争取新建区级综合性医院,提升海曙卫生事业档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筱敏、陈世挺委员认为,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合理科学的退出机制,真正使住房困难的弱势群体“居者有其屋”。
谢速明委员说,要加快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进度,改变当前重拆迁轻安置的现状。
陆延安委员认为,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使群众从消费者转变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义务监督员,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过世荣、汪可安、田芳委员认为,要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加快养老设施和残疾人康复站建设。
孙玉杰委员认为,关注社会保障基金安全问题,切实加强公积金、医保金、养老金等资金的监管。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陈建东委员建议,要加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建设,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文化产业工作。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和评估体系,对产业发展实施动态调控。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将该部分资金纳入财政一般性支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沈瑞龙同志说,要把“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的海曙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化、均等化和常态化。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民间艺术馆和博物馆建设。
杨光同志说,深入发掘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如传统节庆、名人故居、历史街区等,以文化为桥梁,不断增强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软实力。
陈臣、裘燕萍委员认为,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要把握好总体与局部、活力与压力、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不断提升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功效的认识,切实加大对拆迁区块内文保房的保护力度,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努力实现文物保护、社会功效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商满邦、鲍科臻、王殿旗委员认为,要进一步发挥海曙文化优势,特别是主流文化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和谐的社会需要文明的市民,文明的市民需要和谐的文化。
全面推进效能政府建设
江伟利委员认为,要结合“三思三创”活动,改进干部作风,创新干部培养机制和选拔方式,把社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
夏永敏、张文莲、郭文光、顾妮妮委员认为,要促进各部门的协作联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尽快打造一个全区性的信息资源库。
孙铭龙、商满邦委员认为,加速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建设,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明确事权统一,提升行政效率。
- 上一条: 三届五次会议大会简报2
- 下一条: 三届五次会议大会简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