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2015-01-14
- 浏览人数:
- 来源:海曙区政协
海曙区政协关于征集四届四次会议
提案的通知
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增强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的规范性、准确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政协提案在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将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案内容和基本要求
1、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四个领跑”战略重点,深入思考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着眼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2、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真实情况。确保反映问题客观公正,分析情况合法合理,意见建议切实可行。鼓励委员共同调研、相互配合,发挥特长,撰写团体提案、精品提案,努力提升提案的质量。
3、注意提案立案规则,一事一案、简明扼要,字迹清晰,内容应符合《海曙区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提案委员会在审查时将不予立案。
二、提案征集截止时限
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将于大会期间截止(截止时间另见大会日程表)。截止时限之后提交的提案作为区政协四届四次闭会期间提案处理。
三、提案提交注意事项
1、提案人应依据提案表的格式规范,进行提案撰写,并在提案封面写明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2、对于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领衔提案人的签名应列于首位。以团体、专委会、界别、联委会等组织名义提出的提案,须由该组织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3、在全会期间,请将提案送交至大会秘书处提案组(房间号另见会议指南),并将提案电子稿同时拷贝给提案组。
4、在全会开幕前或闭会期间,可将提案通过以下方式提交:①送交或邮寄至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地址:海曙区县前街61号3207提案委;②通过海曙政协电子邮箱报送:hszx@ningbo.gov.cn。
联系人:王己夏 岑亦波 联系电话:55889719,55889725
附件1: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
附件2:区政协提案纸(不够可复印)
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办公室
2014年12月25日
抄送:市政协办、区委办、区府办 |
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办公室 2015年1月5日印发 |
附件1:
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
一、经济建设方面
1、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2、推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实现“两个基本”和建设“四好示范区”目标的建议。
3、贯彻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四个领跑”战略新局面,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议。
4、推进“十二五”规划,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5、实现我区发展与“一路一带”、“四换三名”、“双驱动四治理”和城市布局等有效衔接的建议。
6、在“新常态”背景下更好地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7、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和优势的建议。
8、以电商城建设为引领,全面打造电商强区和智慧新城的建议。
9、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物流等信息产业,优化五江口地块、段塘丁家地块设计规划的建议。
10、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打造“商贸夜海曙、人文夜海曙、休闲夜海曙”的建议。
11、强化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数字内容等新兴业态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提升的建议。
12、壮大楼宇经济,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特色楼宇、精品楼宇的建议。
13、引导本土骨干企业总部集聚,重点发展一批总部型都市工业的建议。
14、推进城隍庙区域改造提升、秀水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
15、增强中心城区“虹吸效应”,深化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企业扶持政策,重视小微企业培育和发展的建议。
16、加快莲桥街商业文化综合区、南塘河历史街区二期建设、招商工作的建议。
17、强化人才要素支撑,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和管理工作的建议。
18、推动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新星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块建设发展的建议。
19、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拓展境外投资的建议。
20、加快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多形式的政银企金融对接平台,助推骨干企业上市进程的建议。
21、充分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串联完整的旅游景观体系的建议。
22、做好天一阁——月湖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工作的建议。
23、继续推行“阳光征收”,做好征收工作的建议。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
24、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生态海曙的建议。
25、巩固“清三河”治理成果,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的建议。
26、推进管网改造疏通、低洼片区雨水提升工程、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的建议。
27、巩固“三改一拆”整治成果,建立完善违法建筑防控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的建议。
28、继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
29、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建议。
30、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建议。
31、加强危旧房监管排查,实现房屋的动态监测的建议。
32、做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城市整体面貌的建议。
33、推进车棚车库出租整治、小餐饮综合整治等工作的建议。
34、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工程的建议。
35、加大铁路宁波站区域及周边管理的建议。
36、狠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环境污染执法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37、完善交通路网布局,推进城区停车位建设、管理的建议。
38、加快城西片区道路网建设,缓解城西交通压力的建议。
39、加强城乡结合部和保障性住房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建议。
40、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实效,实现政府服务、居民互助、社区电商有机融合的建议。
三、科教文卫方面
41、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精神家园的建议。
42、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提高市民科普素质的建议。
43、引导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学区教师共同体建设,完善教师交流机制的建议。
44、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深化校外教育服务品牌建设的建议。
45、不断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建议。
46、抓好“优家计划”全过程服务,探索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长效机制的建议。
47、加快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丰富“粉丝制”家庭医生制服务内涵的建议。
48、推进郡庙、月湖西区、秀水街、尚书街、永寿街伏跗室等历史街区文物保护更新工作的建议。
49、探索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化管理,搭建公共文化公益性项目建设平台的建议。
50、做好“非遗”、“老字号”挖掘、整理和开发工作的建议。
四、社会管理方面
51、深化司法行政职能,注重治理机制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建议。
52、深化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运行机制的建议。
53、强化流动人口常态化监管,推进居住证改革和积分制管理的建议。
54、加强高层楼宇、出租房、老旧市场等安全隐患综合治理的建议。
55、完善保障房动态管理机制,加大退出机制执行力度的建议。
56、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建议。
5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议。
58、不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广度和深度的建议。
59、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医疗、教育、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建议。
60、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61、搭建物业、居委会、业委会三方互动平台,探索实践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建议。
6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搭建社会救助社会参与平台的建议。
63、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残疾人服务的建议。
64、完善新型社会工作交流机制,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65、加大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的建议。
四、统战、其他方面
66、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的建议。
67、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的建议。
68、加强与市政协联系,推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的建议。
69、深入做好民族宗教等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信教群众推进社会和谐积极作用的建议。
70、充分挖掘涉侨资源潜力,发挥海外华侨与侨眷、侨属作用,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建议。
71、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用发挥,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建议。
72、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区域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建议。
73、进一步加大政府职权梳理,强化职能整合,优化机构设置的建议。
74、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制,有效规范行政行为的建议。
75、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76、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建议。
77、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探索联合审批、网络审批等新模式,推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向街道和社区延伸的建议。
78、完善壮大法治专门队伍、法律服务队伍、法学专家队伍的建议。
79、推动依法决策,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重大改革、重要项目、重大民生等领域决策的法治化水平的建议。
80、坚持依法信访,规范信访秩序,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和信访终结制度的建议。
81、积极弘扬法治文化,建立健全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的建议。
82、强化审计监督,重点抓好财政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建议。
- 上一条:
海曙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审查立案情况 - 下一条:
区政协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走访督查活动